疾病猛于虎,而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。下面,昆明同仁醫(yī)院醫(yī)生將會為大家詳細解讀風心病。
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,屬于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病。這種病癥是急性風濕性心瓣膜炎所遺留的慢性瓣膜病,亦稱慢性風濕性心臟病,好發(fā)于冬春季節(jié)、寒冷、潮濕環(huán)境下,在整個病程中,應重視“血瘀”病機,特別是血瘀可貫穿風心病任何階段,尤其是疾病晚期。
風心病病患通常以二十至四十歲青壯年較多見,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,受損瓣膜以二尖瓣為最常見,約占七八成,發(fā)病初期常沒有明顯癥狀,晚期則表現(xiàn)出咳嗽、心悸氣短、身體乏力、肢體水腫、咳粉紅色泡沫痰,直到心力衰竭而死。
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認為,發(fā)病初期多半為風寒濕熱毒侵入人體所致,留于關節(jié)、內舍于心;中期可見心脈痹阻、血運不暢、不通則痛等現(xiàn)象;晚期陰損及陽、陰陽俱虛、痰瘀互結、水飲停滯,甚至于出現(xiàn)虛陽欲脫,最后危及病患生命。
臨床上,中醫(yī)辨證風心病常分為以下四型:
1、心肺瘀阻者,常見心悸氣短、胸痛憋悶、咯痰咳血、兩顴紫紅,有些患者甚至臉色瘀暗、唇紫,其舌質瘀暗或有瘀點,治宜活血化瘀、提振心陽。
2、心神失養(yǎng)、氣血虧虛者,常見心悸氣短、動則尤甚、頭暈目眩、身困乏力、面色無華,氣虛甚者,身寒怕冷、舌淡苔薄白,治宜益氣養(yǎng)血、寧心安神,同時佐以化瘀。
3、心脾陽虛挾瘀者,常見心悸欲按、驚惕不安、氣短喘促、身困乏力、脘腹脹滿、惡心嘔吐、脅下痞塊、下肢水腫、身寒喜暖、手足不溫、大便稀溏、面色瘀暗、口唇紫紺、舌質淡嫩或有紫暗瘀點,治宜溫陽健脾、活血利水。
3、心脾腎陽俱虛挾瘀者,常見心悸、氣逆喘促、冷汗淋漓、四肢厥逆、重度水腫、面色瘀暗、脅下痞塊、嘔惡不能食、舌質淡嫩或瘀暗、苔白多潤滑,治宜回陽救逆,活血利水。
在辨證論治各個階段當中,還必須注意配伍活血化瘀的中藥材,同時顧脾護胃,酌用健脾益氣和胃的中藥材。
平常病患需適當活動鍛煉,以便增強體質、提高心臟儲備能力,但應避免從事劇烈運動、過度體力勞動等,以免造成心臟過度負荷。此外,飲食宜清淡,避免吃太飽,同時忌辛辣、油膩等礙胃食物,可用薏苡仁、山藥、黃耆等煮成藥膳米粥。
相信看完了昆明同仁醫(yī)院醫(yī)生的解讀,大家對風心病應該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。如有疑惑,歡迎來電咨詢或到院就診。
熱線電話:0871-64562222